古代印度、希臘、羅馬等國人,尊稱中國為Cina、Thin、Sinae,許多發達國家幾乎都用與之音近的名詞來稱呼中國,中文譯音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
震旦詳解:
梵名,又作真旦、真丹、振旦、振丹、旃丹、指難、脂難。在八卦里“震”就是東邊的意思,“旦”是太陽剛升起時指的也是東方,所以震旦是指東方的國度。
對于印度等國而言,指中國本部及與中國相鄰接之部分地方。大唐西域記卷五(大五一·八九四下):“王曰:‘大唐國在何方?經途所亙,去斯遠近?’對曰:‘當此東北數萬余里,印度所謂摩訶至那國是也。’”
二、關于“震旦”的記載:
《舊唐書》:太宗降璽書慰問,尸羅逸多大驚,問諸國人曰:“自古曾有摩訶震旦使人至吾國乎?”皆曰:“未之有也。”
宋·沈括《夢溪筆談》: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
明·宋濂《西天僧授善世禪師誥》:“大雄氏之道以慈悲愿力導人為善,所以其教肇興于西方,東流於震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