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將迎來立冬節氣。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隨后,小雪節氣也會隨之而來,表明著天氣將朝著寒冷的溫度再進一步。古人認為,冬天是對身體“進補”的大好時節,且天氣寒冷需進補以度嚴冬。因而民間一直有“立冬補冬,補嘴空”的說法。那吃什么既能滿足口腹之欲,又能強身健體?
立冬補冬,吃這10種美味,增強抵抗力安全入冬
1、羊肉
立冬之后,寒氣漸濃。而羊肉是一種可以產生熱量的肉類,因為羊肉中性溫,既可以防寒保暖,也是滋補身體的最佳食物。寒冷的冬季,燉上一鍋熱乎乎的羊肉湯,全家人其樂融融的聚在一起喝上一碗,即幸福又健康。因此,寒冬時節,羊肉是養生達人的首選。
2、芋頭
芋頭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是吃起來清香軟糯、黏滑爽口,是秋冬養生滋補的佳品,甚至被視為“冬季第一菜”。它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如煙酸、維生素B1/B2、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E、膳食纖維、鈣、磷、鉀、鐵等,這些營養物質對人體都有很強的保健作用,經常食用可以增加人體的免疫力。另外,芋頭中還含有一種黏液蛋白質,這種物質被人體吸收后能夠產生免疫球蛋白,同樣有助于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3、雞湯
寒冷的冬季,來一碗熱騰騰的雞湯,可以讓你從胃暖到心,雞湯中加入生姜等溫補的食材,更是能幫助發熱,幫你抵御寒冷。雞湯經過長時間的燉煮,熬煮出精華,雞肉中富含蛋白質,微量元素等,能幫助修復身體,補充營養,增強抵抗力,能幫助預防寒冷帶來的感冒。
4、紅薯
紅薯富含鉀、β-胡蘿卜素、葉酸、維生素C和維生素B6,這5種成分均有助于預防心血管疾病。鉀有助于人體細胞液體和電解質平衡,維持正常血壓和心臟功能。
β-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有抗脂質氧化、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6有助于降低血液中高半胱氨酸水平,后者可損傷動脈血管,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5、海帶
海帶中含有大量的碘,碘是分泌甲狀腺素的主要材料,而甲狀腺素能加速體內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強基礎代謝率,增加身體產熱能力。所以,冬天怕冷的人,可以適當多吃一些海帶,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御寒能力。
6、蘿卜
蘿卜含有較多的水分、維生素C,一定量的鈣、祖國醫學認為,蘿卜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于食積脹滿、小便不利等癥。可見蘿卜對調理脾胃作用不小,所以有“冬季蘿卜賽人參”之說,對冬季常見的消化不良、風熱型感冒、扁桃體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7、白菜
白菜可謂是冬天餐桌上的常客,自古就有“冬日白菜美如筍”的說法。冬季經常吃白菜可防止人體內部維生素C缺乏癥,并且對于預防壞血病也有幫助。白菜中含有的植物纖維、果膠和維生素等,可以有效阻止腸道吸收膽固醇和膽酸汁的作用。對膽結石和動脈硬化患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由于白菜具有增強胃腸蠕動的功效,所以有很好的助消化、助解毒和減肥效果。
8、紅棗
《本草綱目》中記載:紅棗味甘、性溫,能夠起到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等作用。這是因為紅棗中含有微量元素鐵和鈣,維生素C、并且含有十多種氨基酸,對氣血不足有較好的改善作用。研究發現,人體血液中血紅素低會特別怕冷,增加鐵元素的攝入量則可以提高身體的耐寒能力。所以,冬季適當吃些紅棗,不但能夠補氣養血,還可以增加抗寒能力。
9、餃子
餃子是最有中國特色的食物之一,在如立冬、春節等一些很重要的時候我們都會吃餃子。每年立冬之時,家家戶戶都會在家包餃子,俗稱“捏耳朵”,據說這個習俗也是源于“吃哪兒補哪兒”的民語,希望吃了有肉有菜又暖暖和和的餃子會溫暖一冬天。
10、板栗
立冬之后天氣越來越冷,一些抵抗力差或者有老胃病的人可能就開始出現胃不舒服、脾胃失調等情況。
板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富含糖類、膳食纖維、多種維生素、脂肪、淀粉以及多種微量元素,具有健脾養胃、補腎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所以板栗是立冬進補的上佳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