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法適用于觀賞魚養(yǎng)殖場。因為生產(chǎn)商品性觀賞魚時,需 要枝角類的數(shù)量較大,宜用土池或水泥池培養(yǎng)。面積大小可視 需要而定,但每個培養(yǎng)池的深度要達到0. 8 ~ 1米,面積為8?10 平方米。注水約六成滿,按每立方米水中投入沃土 2千克和畜 糞約1. 5千克基肥,土壤有調(diào)節(jié)肥力的作用,同時還能補充 一些微量元素。基肥可以用畜肥與稻草、植物莖葉混合成堆肥 制成。施基肥后,撈去水面渣屑,將池水曝曬2 ~3天,使菌類和 單細胞藻類大量孳生,然后按每立方米水接種水蚤種30 ~ 40 克,接種后注意及時追肥,經(jīng)5 ~7天培養(yǎng),即可每隔1 ~2天撈 取10% 20%喂魚。撈取魚蟲后,應及時添加新水或施追肥。 追肥的數(shù)量與間隔時間,可根據(jù)水色而定,一般池水以黃褐色為 宜,水色過清,應多追肥,如水色為深褐色或黑色,可以少追肥或 不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