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燒圓明園的起因:侵占圓明園。
2、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繞經(jīng)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于當天下午經(jīng)海淀,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nèi),有二十余名圓明園技勇太監(jiān)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占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
3、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后,立即“協(xié)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nèi)之珍物。”法軍司令孟托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侖三世),而藏之于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伙沖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4、結果:焚毀的范圍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這三山五園是: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
火燒圓明園無疑是歷史上最為野蠻惡劣的文化毀滅行為,火燒圓明園充分說明了這一行動的偽善及其種族主義根基。在歐洲文明國家間,此類文化毀滅行為甚至在戰(zhàn)爭期間都是不可想象的,但中國顯然未被包括在這一道義原則之內(nèi)。中國人沒有忘記這個教訓,它在今天仍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