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大家應該清楚,熱帶氣旋的最大特點是它的能量來自水蒸氣冷卻凝固時放出的潛熱。有些朋友想學習一些關于熱帶氣旋的知識,那么,下面來看看,熱帶氣旋形成原因是什么?熱帶氣旋與臺風區別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趕快來了解下吧。
熱帶氣旋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有溫暖的大洋洋面、初始擾動、較弱的垂直風切變和一定強度的Beta效應是熱帶氣旋生成的必要條件。
在動力學方面,第二類條件性不穩定(CISK)理論能夠較好地解釋熱帶氣旋的生成和維持。此外,厄爾尼諾、MJO等周期信號,以及全球變暖也被認為與熱帶氣旋的生成頻率有關。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臺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我國把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按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風速)大小劃分為6個等級,其中風力為12級或以上的,統稱為臺風。熱帶氣旋是生成和發展于熱帶海域的暖性氣旋系統。產生于西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及其臨近海域的熱帶氣旋被稱為“臺風(typhoon)”;產生于大西洋和東太平洋的熱帶氣旋被稱為“颶風(hurricane)”;產生于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可能被稱為“氣旋風暴(cyclonic storm)”或簡稱為“氣旋”(cyclone)。
熱帶氣旋的特性
熱帶氣旋一般在以下情況減弱消散,或喪失熱帶特性。
1、移入陸地。因為失去維持能量的溫暖海水,而迅速減弱消散。絕大部分的強烈熱帶氣旋登陸后一至兩天即變成組織松散的低壓區。但是若果能夠重新移到溫暖的洋面上,它們可能會重新發展。移經山區的熱帶氣旋可以在短期內迅速減弱。
2、在同一海面上滯留過久,翻起海平面30米以下較涼海水,熱量吸干,使表面水溫下降,無法維持強度,熱帶氣旋因而減弱。
3、移入水溫低于26攝氏度的海洋,這會使熱帶氣旋失去其特性(中心附近的雷暴和暖心結構),減弱為低壓區。這是東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消散的主因。
4、遇上強烈垂直風切變,對流組織受破壞。
5、與西風帶的作用,例如與鄰近的鋒面融合,這使熱帶氣旋轉化為溫帶氣旋,這個過程會持續一至三日。但就算熱帶氣旋完成轉化,很多時候它們仍能維持熱帶風暴的風力和一定程度的降水。
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由熱帶氣旋轉化而成的溫帶氣旋有時風力會達到颶風的水平,嚴重影響美國西岸或歐洲。2006年的臺風伊歐凱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6、弱的熱帶氣旋被另一低壓區影響,受破壞而成為非氣旋性雷暴,或被另一個較強的熱帶氣旋吸收。
熱帶氣旋與臺風區別:
1、概念的指向不同:臺風是一種單獨的地理現象,而熱帶氣旋則是這一系列現象的集合。
2、級別上的不同:這也是這兩者的本質區別。一般風速小于80(單位為千米每小時)的風暴只能夠稱之為熱帶氣旋。一旦超過80,達到了暴風級別則稱之為熱帶風暴。當風暴中心附近的風力達到了十二級,即可稱之為臺風。
熱帶氣旋可以根據強度的不同分為很多種,其中,主要分為熱帶風暴和臺風兩種。熱帶氣旋加強到一定程度就是熱帶風暴,而熱帶風暴再加強就會成為臺風。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由水蒸氣冷卻凝固時放出潛熱發展而出的暖心結構。所以當熱帶氣旋登陸后,或者當熱帶氣旋移到溫度較低的洋面上,便會因為失去溫暖、潮濕的空氣供應能量,而減弱消散,或失去熱帶氣旋的特性,轉化為溫帶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