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的時候,當時在自然科學領域(特別是天文學)的發展上經常遇到大量精密而又龐大的數值計算,于是數學家們為了尋求化簡的計算方法而發明了對數。
德國的史提非(1487-1567)在1544年所著的《整數算術》中,寫出了兩個數列,左邊是等比數列(叫原數),右邊是一個等差數列(叫原數的代表,或稱指數,德文是Exponent ,有代表之意)。
欲求左邊任兩數的積(商),只要先求出其代表(指數)的和(差),然后再把這個和(差)對向左邊的一個原數,則此原數即為所求之積(商),可惜史提非并未作進一步探索,沒有引入對數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