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疫情還沒有結束,所以為了飲食安全健康,建議大家過年聚餐不妨分餐。很多人覺得,像分餐這么現代的用餐方式,應該是現代才開始出現的。但實際上,古代有分餐制嗎?到底我國古代有沒有分餐制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
為了飲食安全過年聚餐不妨分餐古代有分餐制嗎
有的。中國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分餐的形式。但其顯著的特征是對層級地位的彰顯,是一種禮制。宴席呈現出的是一種氣場,更能突顯王侯威儀。《周禮》有載:“設席之法,先設者皆言筵,后加者為席。筵長席短,筵鋪陳于下,席在上,為人所坐藉。”這便是針對筵宴的規格標準。
分餐制的利弊
(一)利
分餐制除了在預防疾病、講究衛生、合乎文明道德等方面有十足的好處外,在以下方面也有好處的:
1、家庭和公共場所實現分餐制,有利于控制人的飲食量;
2、分餐制的實行,對于生產瓷器餐具的廠家帶來巨大的商機;
3、分餐制能慢慢改變國人大吃大喝的懷習慣,養成注重營養衛生的好習慣;
4、實行分餐制,可以預防各種疾病并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能使疾病的感染率由合餐制的42%降為17%;
5、有利于均衡營養,防止偏食;
6、有利于減少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防治胃病的發生。
(二)弊
1、不利于體現中國文化講究親情、氣氛、營養、形式的方面;
2、我國的飲食文化和餐飲習慣不利于分餐制;
3、不利于人們在飲食的過程中培養感情;
4、造成洗滌用品、水資源的浪費;
5、中餐難以推行標準化制作;
6、分餐制并不是阻止“病從口入”的惟一措施;
7、我國相當一部分地區和人口處于溫飽或待溫飽水平,分餐制對他們來說有點不合時宜。
混餐制的危害
1、感染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是胃部殺手,它在人的胃內長期大量繁殖,可導致終生感染并引起胃炎,從而造成胃潰瘍久治不愈。同時,它又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世界范圍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證實,幽門螺桿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可高達50%以上,而家庭集聚性的感染傳播又是幽門螺桿菌的重要感染途徑。
2、胃潰瘍交叉感染
研究發現,亞洲人共用飯碗、筷子和菜盤的習慣使得胃潰瘍在家庭成員中極易交叉感染,其發病率要遠高于分餐制的歐美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