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中伏末伏哪天最熱
中伏最熱。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意思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屬“三伏”,“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熱。
夏至后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是第三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因為有閏月的關系,夏至到立秋之間有的年份出現4個庚日,有的年份出現5個庚日,所以,中伏的天數不確定,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中伏天數是20天。
在三伏天里,一般來說,中伏的是最熱的時候。中伏最突出的特點是“熱”,而且是“濕熱”,“桑拿”天氣讓人難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個大蒸籠。
三伏天中伏最熱嗎
首先因為入伏之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散發出來的熱量較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中伏,地面積累的熱量達到最高值,天氣就最熱。
另外,夏季雨水較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三伏天悶熱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了。
而進入末伏后天氣漸漸涼爽,早晚較涼快,中午還是比較熱,但每個地區會有所不同。因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便是“秋老虎”到來,還是中午熱,早晚還是涼爽的。
三伏天中伏喝什么粥養胃
1、長期處于空調房的人們
制粥原料:杏仁、燕麥、薏仁、芡實、紅棗。
功效:益氣補肺,扶正御病。易患感冒、抵抗力差、長期呆在空調房者更適合。
2、有纖體瘦身要求的人們
制粥原料:淮山、紅豆、燕麥、糙米、蕎麥、綠豆、黑芝麻。
功效:健脾利濕,和中消脂,促進代謝,具有纖體減肥的作用。
3、被腹脹便秘困擾的人們
制粥原料:燕麥、蕎麥、糙米、黑芝麻、葛根。
功效:潤腸通便。便秘者、飲食精細油膩者、大腹便便者更適合。
中伏注意事項
1、飲食要清淡
三伏天一定不要吃得太油膩,飲食應以清淡平和為主。因為含脂肪多的食物,不但抑制胃酸分泌,而且刺激胃產生一種抑制自身蠕動的“胃泌素”,使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延長,這樣就會感到腹脹,不思飲食,而且由于三伏天體內水分蒸發過多,消化液分泌大為減少,加之睡眠不足和夏天喜食寒冷食物等因素,胃腸消化功能減弱,如果再進食油膩食物,勢必加重胃腸負擔,影響消化。因此,根據夏季特點,應選擇清淡、爽口、易于消化的食物。
2、熱天宜清補
在飲食滋補方面,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肥甘厚味及燥熱之品不宜食用,而應選食具有清淡滋陰功效的食品,諸如鴨肉、鵝肉、鯽魚、瘦豬肉、豆類、薏米仁、百合等,經合理烹調可做成多種美味佳肴,不僅能增進食欲、加強營養,還可消暑健身。此外,亦可做一些綠豆粥、扁豆粥、荷葉粥等,它們都有一定的驅暑生津功效。
3、切忌“貪涼”
夏季氣候多雨而潮濕,濕濁寒涼之氣易損傷脾之陽氣,容易產生脘腹脹痛,食少倦怠,肢倦乏力,泄瀉,水腫等癥狀。在此氣候條件下,若飲食寒涼無度,易造成夏季胃腸疾病的高發。因此,夏季勿貪飲冰寒之食,以免造成寒濕困脾。夏季高發的急性腸胃炎多為細菌性腸胃炎,夏天食物易腐爛,而人們喜歡食用生冷食物,造成細菌感染為患病主因。從此角度分析,大家也應注重飲食衛生,勿過度“貪涼”。
4、多吃些消暑食品
有些食品可以減少體內積熱,像西瓜、綠豆、山楂等,不但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還能止渴、利尿、祛毒、散熱、開胃,是夏季預防中暑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