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后天氣還會冷嗎 驚蟄之后還要冷多久
北方及南方部分地區還冷,南方大部地區氣溫回暖。
每年的三月初就到了驚蟄節氣,驚蟄節氣的到來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在驚蟄節氣之前,氣候還是比較寒冷的,動物躲在土中冬眠,不吃不喝,稱為“蟄”。到了三月初,天上的春雷驚醒了蟄伏的動物,稱為“驚”。所以說,每逢驚蟄時節,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春雷滾滾,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進入了春耕播種的季節。
老話說得好,春雷響,萬物生。驚蟄時節最明顯的氣候特征就是,氣溫回升迅速,雨水明顯增多,農忙時節真正開始了。在驚蟄前后,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在13℃左右,跟雨水節氣相比,升高了3℃以上。
驚蟄這個節氣不僅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同時日照的時長也有明顯的增加,大家都會感嘆這是“好春光”。不過驚蟄節氣前后,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是特別穩定,氣溫波動還是比較大的。大家千萬不要急于脫去厚重的衣物,還是再“捂”幾天的。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除東北、西北地區外,中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為3-6℃,沿江江南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南方大部分地區,亦可聞春雷初鳴。
驚蟄之后還要冷多久
春分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之一。中國古代習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開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則處于各季的中間。春分這天,太陽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稱為“日夜分”,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
春分后,中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有“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農諺。四川各地氣溫則繼續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這段時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氣溫盆地北部多為13℃至15℃,盆地南部多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區已經雪融冰消,旬平均氣溫約5℃至10℃。四川西南部金沙江、安寧河等河谷地區氣溫最高,平均已達18℃至20℃左右。盆地除了邊緣山區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氣溫穩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種,植樹造林也非常適宜。
但是,春分前后盆地常常有一次較強的冷空氣入侵,氣溫顯著下降,最低氣溫可低至5℃以下。有時還有小股冷空氣接踵而至,形成持續數天低溫陰雨,對農業生產不利。根據這個特點,應充分利用天氣預報,抓住冷尾暖頭適時播種。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太陽運行至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驚蟄”是指鉆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動物被雷震蘇醒出來活動。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除東北、西北地區外,中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為3-6℃,沿江江南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南方大部分地區,亦可聞春雷初鳴。“驚蟄”節氣后,南方暖濕氣團開始活躍,氣溫明顯回升,淮河沿岸樹木開始發芽、春長,春播作物開始播種。